為進一步傳承傳統文化,弘揚紅色精神,加深教工之間交流,我分院于5月7日、8日開展了一次為期兩天的教職工蘇州之旅。
踏尋紅色革命基地——沙家浜
梅雨時節,陰雨蒙蒙,7日早晨我分院一行29人冒雨直奔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。“壘砌七星灶,銅壺煮三江。擺開八仙桌,招待十六方……”一到目的地,老師們便哼起京劇《沙家浜》中的經典臺詞。參觀完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后,我們坐著“阿慶嫂”搖的船,親身體驗了一番新四軍曾經輾戰蘆葦蕩的路線。 “青青蘆葦蕩,抗日舊戰場”,20世紀60年代、70年代唱遍京劇《沙家浜》所講述的抗日傳奇故事,就發生在這一片蘆葦迷宮中。此次踏尋沙家浜紅色教育基地,讓老師們經受了一次革命紅色教育洗禮,也通過了解抗日時期沙家浜抗日軍民魚水情深,共同抗敵的歷史,為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傳承紅色文化積累了豐富的素材。據悉,沙家浜位于江蘇省常熟市,是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、國家國防教育基地。
體驗姑蘇文化——名山、蘇繡、古鎮
“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!”我們的第二站是蘇州虎丘,一個素稱“吳中第一名勝,吳中第一名山”。它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的,流傳著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葬于此的故事。同時,“憨憨泉”“真娘墓”“劍池”“虎丘塔”等古跡隱藏著一個又一個古代文化歷史典故,蘊含了虎丘深厚的文化底蘊,讓教師們流連忘返。
第三站是中國刺繡藝術館。蘇繡,乃中國四大名繡之一,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,屬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在整個蘇繡展覽過程中,教師們仔細欣賞每一幅作品,觀察繡娘的針法,驚嘆蘇繡手藝精湛,圖案精致,色彩雅致。
最后,我們到達具有江南“第一水鄉”的周莊,感受了江南典型的“小橋、流水、人家”,參觀了中國江南古典庭院和橋梁,了解了明朝第一富豪沈萬三的軼事典故,更深入地體會到人與水的和諧。
此次活動是一次親近大自然之旅,也是一次歷史文化之旅。它讓分院教師們接近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,放松了身心,加深了相互間的溝通,也讓教師們了解了一座歷史文化古城,親身體驗了中國革命時代的文化精神,更為教師們今后生活、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幫助。